找到相关内容738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关于当时日本佛教的背景情况

    574-622)。圣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条宪法》第二条明文规定:“笃敬二宝。二宝者佛法憎也,则四生之终归、万化之极宗,何世何人,非贵是法?人鲜尤恶,能教从之,其不归三宝,何以票枉?”他又律法隆寺,作为研究...可见他已领会了佛教出世主义的本意。然而,圣德太子并未着力宣扬佛教的出世意义。从《十七条宪法》中可以看出,他提倡佛教,目的是在于“惩恶劝善”,维护国家的现实利益,强调在世俗生活中实践真理、肯定现实社会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2352158.html
  • 从当前中国佛教的组织形式看未来佛教的发展

      中国佛教在经过十年浩劫后,随着改革开放,宗教政策地放宽,也逐渐发展起来。并把宗教列入宪法中去,而且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条例。如今的名山古刹,成为各风景区的重点单位,消防、文物、环保等部门也相继...长期存在是不以任何一方的意念为转移的。因此,宗教逐渐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得到政府的承认并列入到宪法之中,这就是承认型。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出现。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实社会生活给给宗教和国家提出一系列...

    释延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2155624.html
  • 倡导人间佛教 促进社会和谐

    有情,为祖国统一、世界和平作贡献。   根据章程规定,作为爱国团体的佛教协会,他首先要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各民族佛教徒,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要加强对宪法和...流通佛教书刊,保护佛教文物古迹;   佛教协会在维护佛教界的合法权益;弘扬佛教教义,兴办佛教事业,发扬佛教优良传统,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政策的规定,维护佛教徒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和...

    冯玉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25859315.html
  • 和谐社会需要制度支撑——由国家发改委一份通知所引发的思考

    年初,这一通知的颁布并实施,无疑为全国广大信教群众献上了一份新春厚礼。   这一文件的出台至少有3方面的重大意义。首先是对公民信仰权的正视与尊重。虽然我国宪法早已规定了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落实,宗教场所得以修缮与恢复,信教群众的宗教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党和政府将宗教信仰自由问题提升到政治文明的高度来对待,体现出一种和而不同的气度与胸襟。如果说宪法对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是对一种信仰权...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70480155.html
  • 忆赵朴初老居士在宗教政策方面的功绩

    一部"宪法"的讨论和制定工作,他先后写了"我参加了宪法初稿的讨论"和"从宗教信仰自由来看我国的宪法"等诗词和文章,热情颂扬新宪法,宣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应该说,新中国建立后的头几年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宣传和捍卫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他说:"各地违反宗教政策、妨碍宗教生活的事情,还是存在的,而且个别事件相当严重。我认为贯彻宗教信仰自由不只是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事,而是大家的事。宗教信仰自由规定在宪法里,...

    萧秉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5144084.html
  • 宗教事务管理与公共利益保护

    ,可以对私权利进行限制。”例如,我国现行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予以补偿。”公共利益成为了国家进行社会管理的依据和理由。有人之所以提出宗教...,将其直接纳入其行政管理系统,并对其宗教内部事务进行干预,对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限制。   那么,如何划分宗教活动和公共安全、秩序等公共利益的界限呢?我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

    代金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015985426.html
  • 论民间信仰的属性

    印度人的主体信仰传统虽然存在了数千年,但在西方人到来之前没有人想到要给它取个名字,直到1830年前后“印度教”这个专有名词才被铸造出来。到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要制订宪法时,100多年过去了,“印度教”这个名字虽然被印度社会广泛采用,但精英们却为是否将这个名词所指的传统包括在宪法所指的宗教范畴内争论不休。“印度教”是印度80%人口的生活方式,如何才能将它与公共生活相分离呢?尼赫鲁曾这样表述这个难题:...

    曾传辉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0294293803.html
  • 《江西省宗教事务条例》分析

    阶的“旧办法”,作为行政立法中的地方政府规章,确定的依据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高位阶的“新条例”,作为民主立法的地方性法规,确定的依据却只有(属行政立法的)国务院行政法规《宗教事务条例》?[9]简言之,因为当时《宗教事务条例》未出台,赣“旧办法”只好抬出“宪法”以证明其正当性;而《宗教事务条例》的出台,正好给了赣“新条例”一个“理直气壮”的借口!前者是“狐假虎威”,后者是好不容易有了“鸡毛...

    曹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92284868.html
  • 论我国宗教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出借权、转让权、用尽权、消费权和其他与财产有关的权利,也就是说,凡涉及上述某一项权利内容,都可以冠之为“财产权”。财产权概念还有宪法上财产权和民法上财产权之分,宪法上的财产权属于人权,是一项公权利,与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是由宪法确认的,具有强制性,全体公民据此可以普遍享有对物的排他的、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支配权。其作为一种与人身紧密关联的资格,往往比民法的财产权更加注重...

    王亚林 朱桂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90355887.html
  • 佛教戒律原则与儒家道德观念的契合

    面临的最强大的本土文化对象,佛儒关系也就成为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条主要线索。本文拟就佛教戒律原则中与儒家道德观念相通的内涵做一初步的分析。  陈寅恪认为,佛教移植中国,可以视作一个以“宪法”结合起来的贵族集团进入中国社会。其中“宪法”即指佛教戒律,为维护僧众和合之纪律和规范②。如果将戒律理解为佛教的宪法,则戒律成为佛教实质性存在的基础(与佛教的思想性存在相应)。宪法在国家制度体系中处于根本大法的...

    彭自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93566750.html